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很清楚一个人不可能用大富翁里的钱买到真正的东西,就像一个人不可能用玩具微波炉烹饪真正的食物,也不可能用模型手机拨打电话。这些东西只是模仿,它们看起来像某些东西,但实际上不能执行它们的功能。
那么从逻辑上讲,那些不是药品的东西,例如糖丸、空的胶囊等,是不能治疗真正的疾病的。话虽如此,但是……
说出来你可能很难相信,它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例如,给抑郁症患者服用糖丸或空胶囊可以像真正的抗抑郁药一样使症状消退。还有,你记不记得有时候,你可能刚刚服下止痛药就感觉好多了,丝毫没有意识到它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一种被称为“安慰剂效应”的奇怪而迷人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是对医学惰性物质的一种有益精神生物学反应。这些物质称为安慰剂,被设计用来给人以真正药物的确切感觉,但它本身实际上没有任何药用特性。
安慰剂效应的作用并不是魔法。相反,它是心理和生理因素在我们体内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它在最初被认为是想象出来的,或者纯粹是心理上的,但最近发现它具有合理的生物反应!研究已经证明,安慰剂的作用可以引起大脑机制和神经生物学信号通路的明显变化。
不过,在家里自己吞下糖丸是不能治愈你的头痛的。因为我们对安慰剂的生理反应是由我们对治愈的期待引发的。服用安慰剂后我们会”感觉好多了“,因为我们期望药物能起作用。
就像有些老人会在电视购物频道里买各种保健品和所谓的”药品“,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类似安慰剂的作用。老人们言之凿凿说自己在吃下这些东西后身体状况变得跟以前大为不同。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广告中夸张的宣传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自己内心的期望所致。
对解脱的期待触发了我们身体的自然治愈能力,激活了大脑的奖励中心,释放内啡肽。内啡肽,也被称为“天然止痛药”,在化学上与阿片类药物相似,能以相似的方式缓解疼痛。对这种益处的预期也会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与降低疼痛敏感性相关。
因此,一种本身没有任何医学特性的安慰剂,可以在没有实际作用的情况下减轻疼痛,只不过是骗过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身体相信它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药物,从而刺激病情缓解。
这意味着,只有当我们期望并完全相信我们会感觉更好时,安慰剂效应才会显现。所以如果我们自己吃糖丸,就行不通了。但是,如果我们去医院,向一位值得信赖的医生解释我们的问题,然后他在我们不知道它不是真正的药物的情况下,给我们一颗同样的糖丸,我们会相信”药物“的治疗能力,并期待它的效果。
这同时也说明提升了围绕治疗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例如我们与医生的关系,例如保健品广告里的”XX专家、XX老师“。我们面对医生时的舒适程度以及我们对医生的信任程度,极大地影响了安慰剂效应的程度。医生的安慰和他对治疗有效性的明显信心,也对决定我们身体对安慰剂的反应上也起了很大作用。
然而,不论是什么样的安慰剂,都不能治愈疾病,它们只能通过处理大脑控制的症状来帮助我们缓解疼痛和不适,以及与压力相关的失眠、焦虑、恶心、疲劳等情况。
然而,安慰剂效应也有一个邪恶的双胞胎弟弟,名为反安慰剂效应。顾名思义,它们的意思和作用完全相反。
积极的预期会产生安慰剂效应,减轻疼痛并提供缓解,而消极的预期会产生反安慰剂效应,会让我们感觉更糟。例如,如果我们坚信某种治疗会有副作用,我们就会经历这些副作用,即使是假的治疗。
反安慰剂效应可以来自于口头暗示。比如,有人被提前告知将有一股轻微的电流穿过他们的头部,会导致头痛,那么即使没有电流真正通过,也可能会经历头痛。
有时,我们自己的条件设置和过去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这些不良影响。假如你曾经有过痛苦的拔牙经历,那么当你走进牙医办公室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恶心。
反安慰剂效应还不能从其生物学机制上得到充分的解释。然而,有研究表明,类似于对缓解的预期会释放内啡肽,对不利影响的预期也会释放应激激素,从而导致反安慰剂效应的负面影响。
总有你不知道的事,作为安慰剂的惰性物质在消极预期和口头暗示出现时,会变成反安慰剂。
鉴于其惊人的用途,使用安慰剂进行实际治疗似乎是一件合乎逻辑的事情。更何况,使用安慰剂还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因为安慰剂本质上只是一个糖丸。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安慰剂被用来治疗病人呢?
如果为了让安慰剂发挥作用,医生必须“欺骗”病人,隐瞒他们开的处方是安慰剂的事实。这被许多医疗专业人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病人将无法获得知情同意的治疗。
如果病人发现自己被骗了,给病人安慰剂会使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处于危险之中。此外,一个允许开安慰剂的世界也存在这样的风险,即医生可能会被诱惑而简单地开安慰剂处方,从而导致许多疏忽和误诊的案例。
不过,医生总是能用他们的善良、同情心和与病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的能力创造出安慰剂效应。
而且,鹿角网还认为安慰剂效应给我们上了非常重要的人生一课。
它提醒我们,我们的思想是一个强大的东西,它是在我们的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当面对生活抛给我们的任何事情时,我们应该试着采取积极的心态,给自己和他人一些安慰剂效应。